4月21日,北京市体育局印发《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全市体育健身场所安全有序开放工作方案》,确定从4月21日起将推进室外、室内体育健身场所有序安全开放。
在市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此举旨在统筹疫情防控和体育健身服务工作,满足群众参与体育健身、增强体质的需求,减小体育健身服务企业面临的运营压力。
《方案》强调:健身场所开放要坚持疫情防控为先、分类有序开放、坚持属地管理为主原则。按照“两先两后”的原则,坚持从低风险场所开始逐步进行开放。先开放室外健身场所,后开放室内健身场所;先开放无接触无对抗的体育运动项目,后有序开放有接触有对抗的体育运动项目。
《方案》指引全市体育健身场所坚持实施科学精准防控,按照高风险场所暂缓开放要求,对利用地下空间开设的体育健身场所、游泳场馆及健身场所的淋浴设施暂不开放,并确定了按照以下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20年4月3日至4月21日):开放室外体育健身场所,限制部分运动项目开展。各类室外体育健身场所采取分时段预约制开放,运动项目以田径和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隔网运动为主,暂不开放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
第二阶段(2020年4月22日至4月28日):
有序推进室外体育健身场所开展其他类运动项目。如第一阶段未发生关联病例,在采取预约限流的前提下,严格落实人员信息查验、登记、测体温、戴口罩和人数控制等措施,有序推进室外各类运动项目的开展。
第三阶段(2020年4月29日至5月6日):
开放室内体育健身场所,限制部分运动项目开展。如前期未发生关联病例,采取预约限流的前提下,严格落实人员信息查验、登记、测体温和戴口罩等措施,有序推进室内体育健身场所开放。运动项目以田径和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隔网运动为主,暂不开放足球、篮球、排球、柔道、跆拳道、摔跤、散打等项目。
第四阶段(2020年5月7日起):
有序推进室内体育健身场所开展其他类运动项目。如前期未发生关联病例,在采取预约限流的前提下,严格落实人员信息查验、登记、测体温和戴口罩等措施,进一步推进室内健身场所开放。除柔道、跆拳道、摔跤、散打等项目以个人练习为主之外,其他运动项目应恢复开放。
健康高于一切,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成事的奠基石。在任何时候,科学的健身都是是增强体质,对抗病魔的重要条件。而在疫情特殊期间,增强体质、保持乐观的心态,是度过难关的“法宝”。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发送邮件到国家健康养生网·公益编辑部:editor@unzh.org 。本站工作人员将在24小时内作出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